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终结38℃机箱? TAC 2.0机箱散热测试

终结38℃机箱? TAC 2.0机箱散热测试

2010-03-30微型计算机评测室《微型计算机》2010年2月下

什么是TAC 2.0,与38℃机箱有何不同?

38℃机箱“廉颇老矣”

针对机箱的散热问题,英特尔早是在2002年5月提出了CAG 1.0(Chassis Air Guide)规范。接着在2003年9月英特尔又改进了通风孔的设计,提出了CAG 1.1规范,采用该规范的机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8℃机箱。众所周知,38℃机箱大的特征就是专为处理器散热风扇提供了导流罩,让机箱外的冷空气能够直接到达风扇上方,从而加强处理器的散热。

尽管38℃机箱在Pentium 4时代取得了成功,但随着硬件的发展,不变的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了:


38℃机箱的导流罩并未正对着处理器的散热风扇

1.随着多核处理器时代的来临,为了多核处理器稳定、高速地工作,各厂商纷纷加强了主板供电部分的设计,处理器插座在主板上的位置逐渐向右下方移动。而在Core i5/i3处理器集成PCI-E总线控制器之后,P55主板的北桥芯片被取消,为了缩短处理器与PCI-E插槽的距离,提高PCI-E总线的稳定性,处理器插座的位置被进一步下移。简而言之,如今处理器的散热风扇与38℃机箱的导流罩已经不再契合。


TAC 2.0机箱的通风窗覆盖了处理器风扇和显卡

2.如今38℃机箱的导流罩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会阻碍玩家安装大型散热器,许多玩家不得不动手拆下导流罩。实际上,市场上早就有许多机箱采用独立设计的侧板,以增强机箱散热。

TAC 2.0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

TAC 2.0(Thermally Advantaged Chassis)是继CAG 1.0、CAG 1.1之后,英特尔提出的第三个机箱侧板设计规范。TAC 2.0规范主要有两大变化:一是去掉了导流罩;二是把处理器和显卡的通风窗合二为一,并增大了面积。从设计初衷来看,TAC 2.0规范将处理器的目标温度从38℃提升到了40℃,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处理器散热,着重于显卡散热。


TAC 2.0规范中的机箱风道设计

那为什么市面上的TAC 2.0机箱的侧板设计各式各样,并不统一呢?实际上,TAC 2.0作为规范,仅仅是提供了设计建议和参考,或者说是一种低标准。


TAC 2.0规范的通风窗设计

TAC 2.0规范中提出,侧板通风窗的尺寸至少为150mm×110mm;通风孔的直径为5mm,通风孔的间距为1mm,以保证通风窗达到60%的开敞率等等。正因为如此,各厂商在设计TAC 2.0机箱时可以自行调整通风窗的大小和样式,玩家也就在市场上看到了不同的TAC 2.0机箱。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共有评论(8)

用户名:

密码: